理性與感性間的幸福,在甲仙阿里關的『我們』
幸福,該如何定義?
離開高雄到北台灣工作的日子裡,即使過著當地人般的生活,還是缺乏歸屬感,終究覺得自己像個過客。
從高雄火車站走出來,站外的等候處,有著一塊高雄到幸福的牌匾。從我知道這塊牌匾到現在,大概已經十二年的時間。即使我並不把火車當做交通工具,卻都要特別跑到火車站前面,看看牌匾還是否安在。歷經風吹雨打,這塊牌匾也附著了不少歷史的痕跡。我想,缺少了的那個部份,其實,就是等待我們填補的地方吧!
熟悉的高雄,卻又像是一個陌生的城市,竟然不知道到甲仙的高雄客運的車站位置,原來這裡就是離題的起點。一上車,發現車子上的乘客大多是長輩,而且似乎大家互相認識,你一言我一語操著到地的台語聊天,本來看似沒甚麼乘客的大巴士,氣氛好不熱鬧。
南橫三星是甲仙、那瑪夏和六龜三個地方的入口,所在地是甲仙,也就是令人動容的「拔一條河」發生的城市,讓我來到這裡最初的原因。五年前的夏天,莫拉克風災嚴重破壞了南橫公路,也摧毀了這個我小時候印象中遊客絡繹不絕的小鎮。
再次來到甲仙,決定不設限地重新認識這塊土地。
村長家的客廳像是開放的村里民集會所,在這裡我們的一次認識了彼此和各個18歲。每天村長太太準備的菜餚,好吃到都忘記主人們還未用膳,每每都一掃而空的窘境。要知道這裡的天氣,可能要參考台東地區的預報,村長如是這樣告訴我。
田野間的體驗,有時光是到達的路途就是一種困難了,更何況必須看天吃飯,也讓人深刻體會到,沒有下雨,哪來的雨後春筍?發現有機栽種玉米,現採現吃不需烹調也讓人驚艷,還有無毒栽種稻田維持的辛勞。雜貨店裡最資深的檳榔西施,親切熱情的教導正確的檳榔包法。田野調查中,意外的童玩收穫,一行人就這樣返老還童似地離題的『搓湯圓』起來。從第二天開始到結束都一直學不會的『香蕉伯仔話』。喝了酒之後,爺爺的醉拳版宋江陣和藏著當地青少年熱情,甲仙獨有的男女混合宋江獅陣。用菸和檳榔祭拜的古老竹藤建造神廟。四哥用生命和智慧栽培的仙豆咖啡,也令人了解到烘培技術對咖啡口感和品質的重要性。夜店牛排老闆阿德的私房環保局烤雞和私人獨家珍藏。總鋪師信手拈來就美味無比的「友情麵」,和他為了土地經營的無毒香草園。統帥阿忠給我們一整天從早到晚上的螢火蟲,滿滿的驚喜行程。甲仙鎮上的每個老闆們都用自己的方式,拼了命,希望甲仙能夠復甦繁榮。社會企業「好好」,用自己的方式,陪伴甲仙站起來。感受到美玉、文香和各地姊妹為了這塊土地打拼的精神、毅力和勇氣。全社區超可愛又充滿動力的爺爺奶奶們。18歲們教我們自己揉麵糰、自己和茶葉、自己捏造型和自己洗芭蕉葉,組合成自己做的各式奇形怪狀的粿。每天的菜餚說是家常料理,卻有如宴客般的豐盛。綠油油一片的龍鬚菜田,自己摘的龍鬚菜,自己帶回家。
每一個有歷史的房子或建築、樹木、井、廟宇和土地,背後都擁有一個不一樣的故事。每一個18歲的背後,都代表一種智慧,一段歷史,像是一本讓你探索不完且想一讀再讀的書。可惜時間太短,太多細節無法仔細探尋。
幸福,我想,應該是自己定義的。
要如何讓一群人甘願為了同一塊土地用盡心力,不求回報無私的付出?我不知是不是因為災害的破壞和痛苦,激起的這樣的信念。
土地─
當年肥沃的良田,只剩下諾大的石頭和遍野的沙,望著這樣無垠的野地,要花多久時間,才能撇開自怨自艾的情緒?要打起多大的勇氣和精神,才能重新整地、重建水線,讓荒野重新長出一棵棵的甘甜的甲仙珍珠芭樂?
為什麼是芭樂?因為環境的巨大改變,迫切需要重建家園的金費,使得大部分的甲仙人,必須放棄以往的高經濟作物,甲仙三寶─芋頭、竹筍和青梅,而改以一年可以採收四次,且耕種方式較不需要農藥,對土地友善的芭樂。
團結─
由很多組織(愛鄉、社區、風尚、傳動和當地的18歲)組成的這個團體,共同目標就是讓甲仙和關山這個地方更好。在他們心理,只感受到堅持,他們的眼睛看著同樣的方向,腳步堅定的向目標邁進,那種氛圍是讓人非常感動的!
小時候對甲仙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芋頭之鄉,甲仙文化路上的芋頭食品餐廳滿街,最讓人念念不忘的就屬芋頭冰和芋頭餅莫屬了。文化路上四間最大的芋頭餅店─第一家、三冠王、統帥與小奇,四位老闆打破同業競爭的隔閡,為了甲仙的有機芋頭栽種和拔河隊基金,共同推出了『芋頭四兄弟』禮盒。
人─
小奇餅店老闆:
水災後的甲仙遊客驟減,生意蕭條,使得居民和員工意志消沉。為了讓大家能夠有事情做(不放無薪假),他決定『降低工作效率』,也就是將一切原本自動化生產的流程,改為手工製作,手工挑芋頭、切芋頭,並使用有利於土地環境,但卻栽種困難的有機芋頭。一切都使產品的成本提高很多,但也做出品質,使產品更精緻化。
統帥的阿忠老闆:
言談中的阿忠老闆讓我覺得他是一個浪子,但是他心裡卻放不下這塊土地的人事物。海派的他讓我們也順道認識了他各路好友,在一天的時間中,不斷出現離題的驚喜行程。像是夜店牛排老闆阿德的私人珍藏古董軍火庫,著實讓我們大開眼界,博物館似的收藏品,未來也可能可以是甲仙的一個私房景點,要夠深入的旅人才能夠體會。
美玉:
願意花長時間關心關山的大小居民,儼然已經成為阿里關的保母。不論是社區的大小事、每個人家中的狀況背景、甚至到當地的文化背景和祭典,美玉都瞭若指掌。像這樣一本的活字典,也是深度台灣化的柬埔寨姊妹,而且他居然是我離開關山後,唯一能用網路諮詢關於當地詳細問題的對象,真的讓我非常刮目相看!!!
愛鄉的家菁和麗雲:
為了自己家鄉的土地,決定從都市返回,投身鄉村,活化當地居民和活動。希望能夠帶動地方的產業之外,更盼望能藉自己的力量推廣無毒耕種。從對農業一無所知,到現在的無毒玉米和一大片稻田,著實讓人敬佩。
感性讓這些人回來到這裡,理性迫使他們想盡辦法重新振作,在找到同樣的目標之後,他們,成就了我們。
by【離題_甲仙工作假期】旅人楊于嫺
更多旅人分享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