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5月22日 星期四

【旅人分享】甲仙。交棒


「什麼都有其實什麼都沒有。」-《大雨城市》鄭宜農


沿著陡坡向上,我慢慢調整聲息,走往庄內的高處。
震威宮內香煙裊裊,主祀的神佛正笑吟吟地俯視遠方,守護著世代生活於此的居民,而關山里的一天就這樣開始了。

關山里,舊稱東阿里關,為昔日通往原住民部落的隘口,其建築沿著道路和坡地發展,因此形成了高低錯落的景緻。
目前里民主要由漢人、平埔族與新住民組成,和台灣多數的鄉村一樣,此處也面臨了人口老化的問題,因此成為離鄉青年眼中「什麼也沒有」的所在。

沒有隨處可見的便利商店,沒有習以為常的無線網路,也沒有四通八達的大眾運輸。
帶著疑惑,我嘗試以另一種角度在甲仙生活。


從產地到餐桌,挑戰最短食物里程



關山里的居民大多以務農維生,常見的作物有四季皆可採收的芭樂、夏季盛產的龍鬚菜、佛手瓜和芒果,如果仔細探訪,說不定還能品嚐到香醇的仙豆有機咖啡。

在農務之外,家家戶戶也開闢了家庭菜園,因此餐桌上永遠有現摘的時令鮮蔬。
熟識的鄰居間若臨時缺少蔥蒜,向隔壁的菜圃借用也是常有的事,整個村莊頓時成了主婦們的菜市場。


面對面道聲早,漫步紀錄人文光景



村里由一條六公尺寬的產業道路所貫穿,不見熙來攘往的車流,只有悠悠步行的阿公、阿嬤,若在路上見到了對方,便少不了帶著朝氣的吆喝,一場閒聊就這麼展開了。


在阿里關,真實的情感交流取代了虛擬的網路人際,而諸如「香蕉白話」這類舊時為躲避日本警察追緝,在字與字間安插綴字,即將失傳的語言則躲藏在耆老的口中。


除此之外,關山里也用食物編寫歷史,正因多元族群匯聚於此,各式特色美食在餐桌上完美融和,有來自閩南地區的草仔粿、平埔族利用糯米和花生蒸食的米買(ㄇㄞ)還有柬埔寨風味的炒泡麵及河粉,在在滿足了旅人被特色美食豢養的胃。

離別晚會時天空忽然下起了一場大雨,撫著飽餐一頓的肚子,我哼起了鄭宜農的《大雨城市》,「大雨落下來 大雨落下來把我的困惑帶走」。


在短暫停留的期間,
阿里關向我展現了運用常民智慧奮進的毅力。
摒棄了連鎖企業過度填塞的便捷,我才發現在某種層面下,這裡其實「什麼都不缺」。
這段旅程所給予的比想像中多的多,或許這樣的返璞歸真,一般人才能重見日常應有的風景。

在這段旅程中,關山里的居民以味覺作為嚮導,利用人情編織網絡,讓我在六天的工作假期中得以咀嚼每一個當下。帶著一點恍惚的愉悅,於是我似乎找到了四散於台灣,另一種形式的家人,並得到預期之外的禮物,最後我帶著「想念」離開了甲仙。


那青年工作假期的下一棒就交給你了,好嗎?



by【離題_甲仙工作假期】旅人小杜



更多旅人分享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